前些年後宮甄嬛傳在台灣掀起一股復古的宮庭熱潮。
還記得,那些嬪妃們手中遞過裝有香粉的小盒子,各個色澤飽滿鮮明、富麗堂皇。
而諸位看倌可別瞧輕那小巧的器皿,它可是集歷史、文化、藝術和傳統工藝於一身的先人智慧結晶~
它是「景泰藍」,是「琺琅」的一種。
為什麼被叫做景泰藍呢?
在明代景泰年間,這種工藝品量產達到高峰,再加上普遍使用藍色的釉色,因此被稱作景泰藍。
除了藍色是景泰藍的正字標記,它還必須具備色澤鮮明、胎骨厚實,掏絲整齊、鍍金燦爛的特徵。
相傳,景泰藍是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並發揚光大。
13世紀蒙古人西征歐亞大陸,此時阿拉伯地區正流行金屬胎的琺瑯製品,由於蒙古人俘虜了一大批專業工匠,才讓這項技法被帶入中國。
製作一個景泰藍作品需要千絲萬縷的層層工序與技術。
首先以銅作為底胎,在銅胎上用銅絲製造各種圖案後塗上琺瑯料,經過多次的燒熔、磨光,最後在表面鍍上一層黃金便大功告成。
最常見的釉料有天藍色、寶藍色、紅色、淺綠色、深綠色、白色、葡萄紫色、紫紅色、翠藍色這幾樣。
每個年代調製的琺瑯料都不盡相同,作品在質感的呈現上亦是各具特色:
《明代》
明 景泰 掐絲琺瑯番蓮紋盒
此件銅胎掐絲琺瑯蓮花圓盒,矮圈足;蓋頂飾蓮心紋,蓋與器身各鑄有浮雕八瓣蓮花,蓮瓣內以淺藍釉色為底色,再填燒各種不同顏色的折枝番蓮花,底及盒內鍍金,盒心陰刻「大明景泰年製」一行楷書款。此件小圓盒琺瑯釉層鮮亮、製作精細,掐絲線條嚴整、鍍金明晰,胎體厚重,應該是難得的景泰年間製作落款的作品。
《清代》
清 乾隆 掐絲兼畫琺瑯酥油茶罐
清代琺瑯工藝最突出的成就在畫琺瑯器,是將琺瑯料施繪在胎體表面,低溫烘烤而成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傾力發展此項新工藝,成就堪與西方競美。
此件刻有「大清乾隆年製」款識的茶罐,器型來自西藏人裝盛酥油茶的陶質茶壺,蓋與敦圓的罐身及外侈圈足,滿施以淺藍色玻璃釉為地的掐絲纏枝蓮紋,其間採用西方常見鑲嵌琺瑯畫的開光裝飾,先以掐絲琺瑯表現山石房舍,再塗敷彩釉繪製精巧細緻的母子、仕女、花蝶或山水景致,更增添立體感。華麗的浮雕鍍金大蓋鈕與鍍金鑲邊上鑲嵌有珊瑚、青金石和綠松石,又散發濃濃的西藏風情。
《現代》
現代 鏨ZAN Design 茶配件
鏨ZAN 延續傳統工藝技術,結合當代藝術觀點,將古老傳統的琺瑯工藝生活化。
作品外觀色彩常使用墨綠、棕紅、乳白、土耳其藍,造出漸層效果,宛若宇宙星系暈染般的魔幻絢麗感、或如同湘妃竹上的點點淚斑。
資
使用純度JIS C1100紅銅為胎底,以無鉛琺瑯為釉藥依附其上,經過760-850℃高溫燒製,造型古樸典雅、低調尊貴,色澤活潑亮麗多變化,觸感光華溫潤,呈現古典與現代交錯的絢麗效果,對比感十足。
資料來源:
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
攝影&文字 若水藏館
洽詢專線: (02)2358-3538
LINE@: 若水文化
Email: ruoshuicg@gmail.com
官方網站: http://www.ruoshuicg.com
FB粉絲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oshuicg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ruoshuicg
微博: https://www.weibo.com/ruoshuicg